“司令通达配资,这就是您现在办的事情吗?这是您对27军的态度吗?司令,您真的让我们心寒。”
1969年,南京军区的司令员许世友接到了一个熟悉的电话,那是他以前下属尤太忠的来电。电话一接通,尤太忠的话语中充满了失望与愤怒,控诉的声音带着些许震惊与无奈。
为什么尤太忠会突然向许世友发起这样的控诉呢?究竟是什么事情,让曾经的老部下与他的部队感到如此寒心?
展开剩余88%1969年,27军接到换防命令,这次换防是南京军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调动。27军将离开南京,前往北方的张家口,而这次调动也标志着他们将转交给北京军区的管理。尤太忠接到命令后,立刻开始整顿队伍,准备出发。然而,令人没想到的是,这次前往张家口的换防几乎让27军与南京军区之间发生了难以弥补的隔阂。而这一切,竟然源自一批大米,这批大米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故事呢?
事情得从张家口的恶劣天气说起。27军驻扎的地点在张家口的宣化区,那个时候的宣化常年是北京的风沙源,尤其是广袤的黄羊滩,几乎全是流动的沙丘,面积达到14.6万亩。宣化的气候也极为恶劣,是典型的高原与平原过渡区,风大沙尘多,气候干燥得让人难以忍受。张家口的居民常笑称:“一年两场风,一场刮半年。”对于从湿润温暖的南京来到这里的27军来说,这种干燥的气候实在难以适应。一开始,大家还能硬着头皮忍受,但时间一长,问题就逐渐显现出来。
由于水土不服通达配资,士兵们陆续出现了各种健康问题,尤其是皮肤病,红肿、发炎的症状越来越严重。更严重的是,由于南北饮食习惯差异,27军的士兵们开始腹泻、腹痛,无法适应张家口的粗粮面食。南方人习惯以米饭为主食,而北方人多吃面食,突然间让这些来自南方的士兵吃面,肠胃的反应可想而知。训练受到影响,士兵们的身体状况也在急剧恶化,尤太忠心急如焚。
然而,给军区订购南方大米的事情并不那么简单。虽然南方的大米可以缓解士兵的困境,但毕竟此前其他部队都没有出现类似问题,军委自然会觉得这件事需要调查。然而在尤太忠焦虑万分的时候,许世友的一个电话及时解了他的燃眉之急。半个月后,许世友主动打电话关心27军的情况,询问他们的困难。尤太忠一五一十地将目前的情况告诉了许世友,包括饮食上的难题。
听到这些,许世友没有丝毫犹豫,他立刻承诺会为27军提供一批南方大米,帮助他们渡过难关。这个承诺让尤太忠心里一阵暖意,许世友虽然不再是27军的指挥官,但他依然在关心着这支曾经并肩作战的队伍。
许世友安排军需部门迅速行动,赶紧为27军筹备南方大米。军需处接到命令后,也马上行动,迅速备齐了大米,甚至派出军需处的得力干将亲自押运。许世友催促得急,军需处的人也不敢怠慢,当天便将大米送上了火车,连夜运往张家口。
等到27军终于收到了这批大米时,全军上下都松了口气。看到一部分士兵的肠胃问题得到缓解,大家无不松了一口气。然而,事情却并没有那么简单。就在大家卸下大米时,军需处的人却来找尤太忠,提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问题:“这些大米,是不是得我们自己出钱买?”
尤太忠听到这个问题后通达配资,脸色瞬间沉了下来,“什么意思?难道这批大米我们还要自己掏钱?”
“是的,尤军长。”军需处的负责人回答道,“这批大米的运输成本极高,而且现在您已经不再是南京军区的一部分,所以不应该再由南京军区承担费用。”
这番话让尤太忠心头火起,其他人也都满脸不悦。没想到,刚离开南京军区不到半个月,许世友竟然要与他们划清界限,难道曾经的情谊就这么容易被抛弃?
尤太忠心里一沉,他知道这不仅仅是关于大米的问题,更是关于自己和许世友之间情谊的问题。尤太忠没有急于反驳,他让军需处的人先休息,自己则立即拿起电话,拨给了许世友。
“司令,您这是什么意思?”尤太忠质问道。许世友的反应没有如尤太忠所预料的那样愤怒,他只是皱了皱眉,耐心地听完了尤太忠的诉说。许世友的眉头越皱越紧,他越听越生气,最终严肃地说:“别着急,我会处理这个问题,大米是我们送给你们的,你们放心使用。”
挂掉电话后,许世友立即让秘书着手调查此事。经过调查,真相很快浮出水面——军需处以为27军已经不再是南京军区的一部分,因此这批大米应该由27军自己支付费用。得知此事后,许世友当即召见了军需处长,严厉训斥了一番:“这批大米是从苏北农场调来的,是27军之前全军生产时收获的。没有27军,哪里来的这么好的无锡大米?”
军需处长被训得哑口无言。他明白,军需处这次向27军索要费用,实在是失当,不仅伤害了27军与南京军区之间的情谊,甚至可能影响到其他部队对南京军区的信任。
许世友并没有把责任推给别人,而是勇敢地承担了自己的错误,他要求军需处立即纠正错误,尽快处理好这个问题。同时,他又拨通了尤太忠的电话,告诉他事情已经解决,并且保证以后这种情况不会再发生。
接到许世友的电话后,尤太忠心中的愧疚感愈发强烈。毕竟,许世友对27军的深情厚谊他们都是亲眼看到的。虽然这件事情让大家感到愤怒,但将怒火归咎于许世友身上,似乎也有些不公平。尤太忠急忙向许世友道歉,而许世友则宽慰他说:“不怪你们,都是我没有处理好这件事。”
许世友和尤太忠虽性格刚烈,但他们的深厚情谊和责任感却是不可磨灭的。在许世友的引导下,尤太忠的脾气也逐渐变得直率、干脆。两人都曾在艰苦的年代中并肩作战,许世友一直将27军视为自己的亲弟弟。尽管部队换防,彼此间的距离变远,但许世友对27军的关心和牵挂,依然如故。
这件看似简单的送粮乌龙,实际上也让大家深刻感受到许世友对27军的深情厚谊。在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困难时,许世友没有推卸责任,反而为自己的失误承担了全部责任,这份直率与担当让每一个人都铭记在心。
发布于:天津市易倍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